从国际经验来看,一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稳定增长期,在劳动力要素方面不完全与人口数量红利期叠加,而更多依赖于培育和提升人力资本。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
日前召开的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人口高质量发展成为关键词。多个与之相关的提法首次出现,包括“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把人口高质量发展同人民高品质生活紧密结合起来”等。
这也是新一届中央财经委员会首次亮相,人口发展问题成为该会议的研究议题。对此,多名人口问题专家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少子老龄化”正成为我国人口发展的新常态。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末全国人口比上年末减少85万人。全年出生人口956万人,跌破1000万大关,60岁及以上人口超过2.8亿人,占比达19.8%。与2021年相比,60岁及以上人口增加1268万人,比重上升0.9个百分点。
“人力资源总量更能决定长期经济发展潜力。”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所长、教授陈功告诉记者,应对人口减少,应从关注人口数量红利转向对人口第二次红利、人口性别红利、人口健康红利、人口素质红利的把握。
对于人口素质红利,他解释说,人口教育水平不断提高,人均受教育年限持续增长,决定了未来很长时间中国仍保有人力资源储量的优势。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社会战略规划研究室副主任关博也分析说,从国际经验来看,一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稳定增长期,在劳动力要素方面不完全与人口数量红利期叠加,而更多依赖于培育和提升人力资本。
一组数据展现出我国在高质量劳动力供给、人力资本提升方面的潜能。目前,我国16至59岁劳动年龄人口近9亿人,总量位居世界第一。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4年,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10.9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低龄健康、基本健康的老年人规模达到1.37亿人。
“从教育方面看,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45%即为进入大学普及教育阶段,我国在2022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经达到59.6%,这意味着我国已经稳定进入大学普及教育阶段。人口素质的提升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动力。”在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南开大学老龄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原新看来,人口发展新常态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分别是人口总量达峰、人口老龄化加速、人力资本积累雄厚及人口迁移流动活跃。
他说,高质量人才是我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科技振兴、创新型经济等重要目标的基础,“随着劳动力素质不断提升,数字化、科技化、机械化时代的到来,我国的产业结构必然向资本密集型、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逐渐转型。”
中国计划生育协会常务副会长王培安也注意到当前我国就业市场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劳动力总量供过于求和结构性短缺并存,以及人口素质与产业结构调整需求不相匹配。
他结合数据说,一方面,企业反映招工难,技能人才的求人倍率(劳动力市场在一个统计周期内有效需求人数与有效求职人数之比)一直在1.5以上,一线普通工人面临短缺。另一方面,部分高校毕业生等新成长青年群体存在就业难题,去产能等结构调整中产生的大龄失业人员再就业则更加困难。他在北京中关村调研的数据显示,随着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仅北京中关村计算机编程人员的缺口就约10万人。
在关博看来,要调动大龄劳动者参与经济活动的积极性,就要进一步挖掘劳动力要素和人力资源的利用潜能,形成更加有序高效的劳动力要素配置和流动机制,“同时通过搭建全民终身学习体系,改善存量劳动力的素质结构。”
他告诉记者,在搭建全民终身学习体系方面,要把学历教育、技能提升、就业培训统一起来,为广大在职劳动者提供普惠的职业技能培训机会。同时,强化技术创新具体落地应用,加快产业升级步伐,为高质量劳动力就业创造更多的岗位空间,使高素质劳动力与先进生产能力密切结合。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朱彩云 来源:中国青年报